缔伦透反射偏光显微镜是一种结合了光学显微镜与偏光技术的高级显微设备,它能够利用偏振光来观察和分析具有双折射性质的样本。利用光在特定条件下的反射、折射、双折射或散射产生的偏振光原理工作。当自然光通过偏光镜后,光的振动被限制在一个特定的方向,形成偏振光。这种偏振光穿过样本时,如果样本具有双折射性质,会使光分裂成两束具有不同振动方向的光束。通过分析这些光束的干涉现象,可以揭示样本的内部结构和光学性质。
一、环境与设备检查
工作环境:
稳定平台:确保显微镜放置在稳固、无振动的实验台上。
光线:避免强光直射显微镜,尤其是反射光路。建议在光线柔和的室内操作。
温度与湿度:保持室温稳定(通常15-30°C),避免高湿环境,以防镜头起雾或霉变。
电源检查:
确认电源电压与显微镜要求相符(如220V/110V)。
检查电源线是否完好,正确连接并接地。
二、显微镜本体准备
清洁光学部件(最关键步骤):
物镜与目镜:使用专用的镜头纸或镜头笔,从中心向外螺旋状轻轻擦拭物镜(尤其是前片)和目镜。如有顽固污渍,可在镜头纸上滴1-2滴镜头清洁液(如无水乙醇与y醚混合液),切勿直接滴在镜头上。
聚光镜/垂直照明器:清洁反射光路中的聚光镜、分光镜(半反射镜)等光学元件,方法同上。
载物台:用软布或镜头纸擦拭载物台表面,确保无灰尘、油渍或样品碎屑。
检查机械部件:
检查粗/微调焦旋钮是否顺畅,无松动或卡滞。
检查载物台移动手轮是否灵活,刻度盘归零。
检查物镜转换器是否能顺畅切换物镜,且物镜“咔哒”到位。
检查偏光组件:
起偏器(Polarizer):通常位于垂直照明器内,确保其已正确安装。
检偏器(Analyzer):位于目镜与镜筒之间,确认其可以插入/拉出光路,并能360°旋转(部分型号)。
勃氏镜(Bertrand Lens):用于观察干涉图,检查其可伸缩或可旋转,处于“OUT”(观察样品)位置。
三、样品制备与安装
样品要求:
样品表面必须平整、光滑、无划痕(通常需经过研磨、抛光处理)。
对于岩石或矿物样品,常制成薄片(厚度约30μm)并用加拿大树胶固定在载玻片上;对于金属或不透明样品,则制成光片(polished section)。
确保样品表面清洁干燥,无油污、指纹或灰尘。
安装样品:
将样品(如光片)平稳放置在载物台上。
使用载物台夹或机械夹固定样品,防止移动。
确保观察面朝向物镜。
四、光路与照明系统准备
开启电源:
打开显微镜电源开关,点亮反射光源(通常为卤素灯或LED)。
调节光源:
亮度调节:通过亮度旋钮将光强调节到舒适观察水平,避免过亮损伤眼睛或样品。
科勒照明调节(关键步骤,确保照明均匀):
将低倍物镜(如10×)转入光路。
放置样品,用粗/微调焦旋钮将样品调至清晰。
关闭视场光阑,调节聚光镜的调中螺丝,使视场光阑的边缘成像在视野中央。
打开视场光阑,使其刚好超出视野范围,以减少杂散光。
调节孔径光阑(影响景深和分辨率),通常开到视野的70-80%。
五、偏光系统初始设置
设置正交偏光:
将检偏器插入光路。
旋转起偏器或检偏器,使两者振动方向互相垂直(即正交)。此时,视野应为全黑(消光状态)。这是偏光观察的基础。
检查消光效果:
在正交偏光下,放入一个各向同性矿物(如石英玻璃)或金属样品,视野应保持黑暗。如果出现亮光,说明偏光系统未完q正交,需微调。
六、选择物镜与目镜
根据观察需求选择合适的物镜(如5×,10×,20×,50×油镜等)。
选择合适的目镜(通常为10×),若需更高放大倍数,可选用测微目镜或摄影目镜。